*
*
SATO-NUMA
Tatebayashi City
*
*
馆林市「里沼」由「祈愿」、「丰收」、「守护」
之沼泽所淬炼出的馆林沼边文化
*

祈愿之沼

*

丰收之沼

*

守护之沼

坐望关东群山的馆林,直到现在也还能看到许多沼泽。馆林沼泽由于靠近人类聚落,跟「里山」(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交会之处)一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长久以来当地居民善用沼边资源,藉此维持良好环境,孕育出「里沼(SATO-NUMA)」文化。在馆林,不同沼泽的特性各异。从历史背景来看,茂林寺沼有里沼原有风貌与信仰并存,称得上是「祈愿之沼」;多多良沼丰富的沼泽资源则能供给当地人生活所需,称为「丰收之沼」;而城沼则是保卫住了馆林城与杜鹃名胜,可説是「守护之沼」。探寻馆林各地的里沼,便能深入体验每座沼泽淬炼出的馆林沼边文化,感受个中奥妙。
*

“里沼”的待客文化

*
SATO-NUMA
沼泽在日本古代、万叶时代被吟诵为“隐沼(隐蔽的沼泽)”,意指四周被岸边的草木环绕,充满着阒寂无声的气息,令人无法靠近的神圣之地。不知不觉间,随着人们逐渐靠近并聚集到沼泽附近,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与沼泽共生的营生活动和文化便就此诞生,沼泽也因此成为了“里沼”。里沼将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和谐共处的生活文化流传至今,是日本极其宝贵的财产。如今,受新田开垦和现代化浪潮的影响,各地的沼泽已逐渐消失,而在馆林,您可以看到在时间的流逝中锤炼出各自特色的极为罕见的里沼。
*
祈愿之沼
茂林寺沼
*
*
保留着里沼原始风貌的茂林寺沼
过去,在河流和沼泽的岸边遍布着湿地和湿原(草原湿地),周围可见平原森林。在沼泽和湿原中,有鲤鱼、鲫鱼、蜻蜓之类的水生动物和昆虫、以及菱和藻类等水草和湿原的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而沼边的平原森林,也是貉、蛇和野鸟等动物的栖息之处。受开发的影响,在平原的城市地区几乎完全看不到这种被水环绕的自然环境。但是,即使周边地区已被改造成居住用地,茂林寺沼也依然保留着其原始风貌。沼边自然生长着日本萍蓬草、燕子花、草闾茹等稀有植物,即使是在关东地区,这里也算得上是为数不多的珍贵的低地湿原。
*
茂林寺沼为何到现在还保留着原始风貌呢?在那里,有一座600年前开山的古刹——茂林寺。由于曹洞宗信仰的据点“祈愿之地”就诞生在沼泽之畔,因此人们对自然饱含敬畏之情,这里作为“祈愿之沼”的静谧气息也得以继承,并在不知不觉之间被人们称为茂林寺沼。后来,在寺庙里流传的有关花面狸(貉)的古老传说“分福茶釜”中,出现了和尚是花面狸的化身、貉变成了茶釜等情节,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至今依然以这种幽默的方式代代相传。
*
拥有茅草苫屋顶的正殿和山门的茂林寺,一直使用沼茅(芦苇)来重葺屋顶。人们通过修剪繁茂的芦苇来维持沼泽的生态系统,而茂林寺沼作为“里沼”也一直保持着与人之间的共生关系。即使到了今天,游人香客络绎不绝的寺庙和栖息着珍稀动植物的沼泽也依然谋求着共生共存。
*
01
茂林寺沼及低地湿原
*
*
02
茂林寺(分福茶釜)
*
*
03
茂林寺的短叶罗汉松
*
*
04
堀工町的祭火仪式
*
39
蛇沼及间堀遗址出土物
*
*
丰收之沼
多多良沼
*
*
支撑“麦都”馆林的多多良沼。
多多良沼及其沼边是一片细长且延绵不断的松林。作为“多多良”地名的由来,这里保留着古代炼铁的痕迹,并铭刻着500年前的开拓者大谷休泊植树造林和开凿灌溉水渠的历史。多多良沼被开拓成支撑人们生活的营生之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里沼”。
*
人们从沼泽中汲水灌溉田地,实现了稻米和小麦的多熟种植,在江户时代,馆林藩多向将军家进献小麦粉,因此馆林成为了小麦的产地。到了明治时期,使用小麦的近代制粉业和酿造业兴起,而在被称为“麦都”的馆林,以小麦为原料的麦落雁(日式糕点)、乌冬面和酱油成为了当地知名特产。源自“里沼”的水和大地的恩惠,使多多良沼进化成“丰收之沼”,最终促成了现代馆林食品产业的兴盛发展。
*
“丰收之沼”作为渔场也支撑着人们的生活,为当地带来了鲇鱼天妇罗、鲤鱼刺身、鲫鱼甘露煮等充分利用沼泽产物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多年培养出的各种风味,成为了乡亲们珍贵的蛋白质来源,作为待客和重要日子的美味佳肴,至今仍深深扎根在人们的生活中。
*
05
多多良沼
*
*
06
多多良沼遗迹(金属熔渣铁渣)
*
*
07
内陆古沙丘
*
*
08
大谷休泊之墓
*
*
09
上三林的Sasara舞
*
10
封内经界图志
*
11
沼泽的渔具和日向舟
*
12
河鱼美食(鲇鱼、鲤鱼、鲫鱼、鳗鱼美食)
*
40
近藤沼(HORIAGETA)
*
*
守护之沼
城沼
*
*
一直守护着馆林城和踯躅崎的城沼
馆林城建于550年前,当时利用了周围长度5km、向东西方向延伸的细长城沼作为天然要塞。城沼充当了外层护城河的作用,包围着馆林城所建的高台,对于武将们来说,这里也是“守护之沼”。受沼泽保护的坚固城堡在进入近代以后作为守护江户的要冲,成为了德川四天王中的榊原康政和五代将军德川纲吉的城堡,后来为了巩固防守而扩大了城下町(以城郭为中心所成立的都市),在其周围引水入池并用护城河与土垒包围起来。
*
在“守护之沼”中诞生了两个传说。一个是龙神传说。为了不让人靠近沼泽,城沼被传说成是沼之主——龙神的栖息地,城下町里甚至还保留着与这一传说有关的水井。另一个则是杜鹃花传说。距今大约400年前,据说龙神对一位名叫“阿辻”的女人一见钟情,于是便将其带进了城沼。为此而悲伤不已的乡亲便在能够看到沼泽的高地上种满了杜鹃花,这片土地也被称为“踯躅崎”。历代的馆林城主一直在踯躅崎上种植杜鹃花,并建成了以鲜花盛放的高台为假山,以城沼为池塘的雄伟回游式大名庭园。由城主守护至今的踯躅崎也被称为“花山”,在花季期间也向乡亲们开放。
*
明治维新后的近代化使“守护之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江户时代,曾被列为禁渔区并禁止人们靠近的城沼对乡亲们开放,人们在此从事捕鱼、耕作和渡船等营生活动,城沼开始了步入成为“里沼”的历史。
*
13
城沼
*
*
14
上毛馆林城沼所产水草图
*
15
馆林城遗址(三之丸土桥门和城沼垦田碑)
*
*
16
尾曳稻荷神社
*
*
17
馆林城绘马(绘马:寺院神社中参拜者用于祈愿或还愿的木制奉纳物)
*
*
18
踯躅冈(踯躅)[踯躅冈公园]
*
*
19
善导寺(榊原康政之墓)
*
*
20
善长寺(祥室院殿之墓、阿辻与松女之墓)
*
*
21
龙之井与青龙之井
*
*
22
旧馆林藩士住宅
*
*
23
古迹洗堰
*
24
竹生岛神社
*
*
25
城沼的渡船
*
*
26
小室翠云画作《邑乐公园踯躅冈之图》
*
41
长良神社和馆林城下町的城墙
*
*
“里沼”的待客文化
*
*
凝练出“热情待客之心”的馆林沼边文化
近代化发展改变了“守护之沼”的面貌,而城沼与景观合二为一的“踯躅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直以来由城主守护的“踯躅崎”在城镇居民和村民们的努力下以公园“踯躅冈”为名重获新生,成为了一处游览景点,而400年前种植的杜鹃花也成为了宝贵的古木群,改造成风景名胜区。越来越多人造访的沼边地区凝聚出迎接游客的文化,萌生了“热情待客之心”。
*
随着近代化发展,在城下町成长起来的制粉、酱油酿造、纺织品等公司,也将“踯躅冈”作为招待日本国内外访客的场所加以利用。东武铁道的开通和馆林出身的文豪田山花袋所写的旅行指南,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往位于沼边的“踯躅冈”和茂林寺。不仅如此,由“丰收之沼”所带来的名产品麦落雁和乌冬面也成为了广为人知的轻便的馆林特产,充分发挥里沼特色的“热情待客之心”已在当地落地生根。
*
伫立在馆林的沼边,可以看见赤城山和日光连山,还可以眺望更远处的筑波山和富士山。“祈愿之沼”、“丰收之沼”、“守护之沼”——这些馆林的“里沼(SATO-NUMA)”都拥有其各自的特色,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其特色在明治的近代化以后已被凝练成“热情待客之心”,并作为馆林的沼边文化传承至今。
*
27
旧秋元别邸
*
*
28
正田酱油(株)旧店铺和主屋[正田纪念馆]
*
*
29
东武铁道馆林站
*
*
30
创业期日清制粉馆林工厂事务所[制粉博物馆主楼]
*
*
31
旧上毛Muslin事务所
*
*
32
分福酒造店铺[毛塚纪念馆]
*
*
33
旧馆林信用金库[市政府市民中心分室]
*
*
34
旧馆林二业见番公会事务所(二业:指艺妓的住宿所和日式酒家;见番:花街中安排艺伎工作的场所)
*
*
35
田山花袋故居
*
*
36
田山花袋相关资料(田山花袋纪念文学馆)
*
*
37
馆林的乌冬面
*
38
麦落雁
*
42
织姬神社和馆林䌷
*
pagetop